【音樂劇賞析】音樂劇中的歌真的都得推進劇情?


標題為了騙你進來有點兒聳動,我其實沒有要完全推翻這句話。



但這個想法始於2019年受仰瑄老師邀約至師大介紹桑坦爺爺,起初課堂講題設定為「從作詞角度帶大家認識桑坦」,但隨者這一兩年整理,加上一點自己的實務經驗,課程融匯成了「從桑坦帶大家看音樂劇作詞」。也從一些分析中找到了更進一步的想法,遂整理成文紀錄分享。

課堂上,我基本上將作詞賞析的方法切分為四個重點:修辭技巧、主題動機、和歌曲觀點,與表演性。這個理論方法可以說是這幾年來翻譯歌詞、創作歌詞過程中的階段性心得,而其中「歌曲觀點」則是這個課程分享的重點之一。

-----

修辭技巧:修辭/押韻技巧其實是國小國文就認識,在長大後幾乎不被提及,卻又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功。凡舉押韻、修辭、詩意、幽默感、節奏感等關於文字工匠方面的刁鑽程度與親民程度,特別是要在易懂性之中取智取巧;兼顧旋律性又保有台詞特色;不落入窠臼又不為了標新立異亂套。這都是純看作詞個人造化修行的一環,而桑坦正是大師中的大師。

桑坦炫技般的修辭與押韻技巧

主題動機:
音樂劇的歌曲必須找到風格與定位,幫歌曲找到劇情中適合的位置、或反過來幫劇情中的位置找到適合的歌曲。這個階段是最需要編劇作曲作詞三家討論的過程,必須要先決定曲風、節奏、有誰參與這首歌、音樂質地、這首歌的預想效果等等,方能往下創作。聽起來像是很簡單好懂的邏輯先後概念,但也常常容易被忽略,真的分頭工作前若沒有共識,就會發生慘劇。搞懂彼此在做甚麼方向的歌很重要。

表演性:
在創作的過程中要預想導演或演員的演出狀態,歌詞最終是要被演唱的,能在歌詞中安插演出線索,同是鑑賞音樂劇歌詞的重點。以桑坦的 Could I leave You? 為例,主唱太太兩次呼喊丈夫留步的歌詞,為整首歌畫下了情緒分段,也讓演員馬上得知著力點,也是整首歌抓住觀眾注意力的突出亮點。




真的討論到「歌曲觀點」,又則細分為三種:時空觀點、角色觀點和作家觀點。「歌曲要推進劇情」對我而言描述的相對籠統,且我認為,不是每首歌的重點都在於推動「劇情」。

舉個例子,富麗秀中的 Losing My Mind 便是一首幾乎沒有劇情推進、以抒情為重點的歌,但歌詞描寫時空敘事安排細膩、角色情感鋪陳完整、作者對於等愛情等到發瘋的細膩觀察,都成立了這首歌曲的看點。




事實上仍可以找到許多曲例是安插在劇情銜接之間,或情節發生前後,前後人物關係也不一定真的有大改變、而是一個抒情而已,但只要歌中能處理到三個要件,就能算是有足量「推進」。

這樣的歌曲雖然在非線性音樂劇中較好找,但也的確會出現在傳統敘事的音樂劇中,特別是 I am song/ I want song, Finale, Opening 這類功用的歌曲,就不一定有足量情節推進。以小美人魚中的 Part of your world 為例,這首歌從開始到結束就是愛麗兒的內心闡述,連互動的比目魚都只是應和傻笑的工具魚。其實很難說這首歌有什麼「情節上的推動」。但因為其豐富的畫面聯想,以及清晰列舉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的差異,加上角色濃烈的情感也足以打動觀眾,於是整首歌有了重量,即便唱歌前後角色並無顯著改變,也沒有特定事件真的發生。(除非你真的要堅持這是一首小美人魚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打掃完房間的歌)


闡述角色內心,讓觀眾更深入了解狀況在這首歌的目的遠高於「推進劇情」

再次整理三個觀點的定義

時空觀點:描繪畫面,現實或意識皆有可能遊歷不同時間空間。
角色觀點:角色內外動機與投射、不同角色的對比衝突與共同理念。
作家觀點:作家對特定事物的獨到見解或價值觀,超越情節與角色。

以上三點也是音樂劇歌曲不同於口水流行歌的重點。若流行歌有達到這三個觀點,會接近能用在音樂劇中的「敘事型歌曲」,反之,若音樂劇歌曲找不到、或在三種觀點上薄弱,即便安插再大的劇情巨變,也容易讓觀眾感覺歌曲本身「有點雞肋、只是話癆」,而話癆的歌若又選了個不合拍的主題動機、修辭技巧也很平庸又沒有表演發展空間,整首歌就會更叫人捏把冷汗。

— —

這篇文章總結一句:創作有無限種選擇,因此篤定一句話能概括整齣戲中所有歌詞的表現方法,我是先打了個問號。 同樣這篇提出的「主題動機」和「觀點」也可以轉換歸納成「人事時地物」和「歌曲中的起承轉合」。但,提出新的說法也是作者觀點的私自闡述,只望有拋磚的效果,引起更多討論。

留言